Navigation for News Categories

新西兰掀起“盲盒”风,有华人商家推“神秘甜点”,50分钟就爆单

8:24 19/11/2025

在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不少商家开始尝试通过"盲盒"这种新玩法来拉动业绩。

这类俗称"盲盒" 的商品,会将所售的商品隐藏起来,消费者在购买前无法确定具体内容。

这一概念起源于亚洲,目前采用这一模式的企业也多为销售亚洲商品的商家。

提起盲盒,人们可能会立即想到中国玩具店泡泡玛特(Pop Mart),其因售卖"丑萌"的明星角色"拉布布"(Labubu)的盲盒,以及近期的"星星人"(Twinkle Twinkle)盲盒而引起广泛关注。

除此之外,上个月有两款旨在减少食物浪费的应用程序上线,消费者们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订购的盲盒餐食的照片。

商家们还会将服装、首饰和甜点装入盲盒销售,奥克兰还有一家餐厅提供盲盒套餐。

Eva Lian, founder of Auckland’s Fluffy Monsta Cakery.

Eva Lian和她的盲盒甜点。 Photo: RNZ / Yiting Lin

奥克兰的Fluffy Monsta蛋糕店已经售卖盲盒甜点超过两年。

他们每两周销售一次的盲盒非常受欢迎,如果顾客在微信接龙开始时下手太慢,往往就会错过购买机会。

"我们是周一晚上8点发的接龙,然后8点50就截单了。"蛋糕店的创始人Eva Lian说。

"50分钟就达到了400单,如果时间放长的话,订单还会更多,但是实在是做不过来。"

Auckland’s Fluffy Monsta Cakery, blind box dessert.

蛋糕店Fluffy Monsta Cakery在奥克兰东区Burswood的店。 Photo: RNZ / Yiting Lin

这家蛋糕店通常会提供几种口味供顾客选择,包括新鲜水果、榴莲、肉松、芋泥和巧克力,但顾客不知道甜点盲盒里具体包括什么。

例如,一款以榴莲为主题的盲盒会包含四块不同的甜点,全部都含有榴莲,但顾客无法事先知道具体是哪几种甜点,Lian解释说。

"我们标准就是客人打开一定要觉得很惊喜,再一个就是很新鲜,吃到也是美味的。"她说。

"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感"也是人们选择购买的一个原因,她说。

"(人们)首先很期待,尤其是家里有小朋友的客人,他会在期待明天会收到一个什么样的盲盒。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客人也感觉挺刺激的。"

Gone Good.

人们可以使用Gone Good来低价购买未售出的食品,但是人们不会事先知道具体会买到什么。 Photo: Supplied

新西兰目前有两款可以让人们以低价购买未售出的食物的应用,Gone Good就是其中之一,顾客在购买前不知道具体会拿到什么。

总经理Quinn Davis表示,该应用在奥克兰上线后受到了"超乎预期的热烈反响"。

Davis表示:"奥克兰社区立刻接受了这一概念。"

他说:"我们正式运营后第二天就售罄了,还登上了应用商店食品与饮料类别的榜首,其他地区的用户也表现出极大兴趣,期待我们在那里开通服务。"

这个想法并不新鲜,一个理念类似的应用程序Too Good To Go自2015年在丹麦推出后,在国际上也颇受欢迎。

Davis表示:"神秘盲盒的概念让拯救食物变得既有趣又轻松。"

他说:"顾客可以以优惠价格享受惊喜餐点的刺激感,而商家也节省了罗列或单独准备一些特定食物的时间。"

"这也确保了平台秉持的初衷--真正地减少食物浪费,而不是去精心罗列菜单。"

Auckland woman Tiki Jiang and her collections.

奥克兰的Tiki Jiang与她收集的部分"拉布布"和"星星人"。 Photo: Supplied

奥克兰的Tiki Jiang是众多迷上盲盒玩具的人之一,今年早些时候,当泡泡玛特的拉布布走红时,她也深深被吸引。

现在,Jiang拥有20多个"丑萌"的拉布布。

"有的时候,不说时间他突然就有,所以那段时间……天天用手机刷那个泡泡玛特官方网站。"她说。"当时就是随时刷……有的时候就能蹲到。"

Tiki Jiang's Twinkle Twinkle selection.

Tiki Jiang收集"星星人"系列之一。 Photo: Supplied

几个月后,Jiang又发现了自己新的最爱--泡泡玛特的丑娃星星人。

"我都是整端的买……有的时候里面是9个,有的时候是12个。"Jiang说。她解释说,不同代的星星人的个数不一样。

她所说的"整端"是指爱好者们通常会买一整盒,以此来增加集齐所有不同款式的机会。

通常一整盒里会有重复的款式,但Jiang还是设法收集到了星星人前四代几乎完整的一套--整个过程中花费超过1000纽元。

Jiang说,其中一代中缺了一个款式,但是她不像以前那样痴迷了,所以也不会再去刻意去补足那个缺失的款式。

"我觉得现在好像这个东西(盲盒玩具)已经不火了。"她说。

"现在回想会觉得(自己)特别二。你没事在那蹲什么蹲呢?浪费时间嘛……我现在已经祛魅了。"

Dishes from the "Blind box menu" at Auckland’s 81ST Floor Restaurant

奥克兰"八十一楼餐厅"的68纽元盲盒套餐。 Photo: Supplied / Vivian Peng

最近,有很多华人食客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前往奥克兰 "八十一楼餐厅"体验盲盒套餐的经历。

顾客们可以选择68或88纽元的套餐,但事先并不知道会有哪些菜品。

小红书用户"胖胖Da。"发帖称自己点了88纽元的套餐,"每个菜都好吃,下次还来"。

然而,食客Vivian Peng对这家餐厅售价68元、供两至三人享用的套餐感到失望。

虽然她觉得分量足够,但她原本期望菜品的质量会更好。

"如果是以前的话,我会觉得很划算。"她说。

"但是因为现在餐饮业不好做,竞争太激烈了,所以可能我对物美价廉的要求就比较高了,所以就有一点点小失望。"

"对于盲盒我觉得一般大家都会有一个期待的心,就不像别的,就是你有什么菜,价格是多少都比较明确。

"(对于盲盒),老板方面可能很容易费力不讨好。如果碰上要求比较高,或者是当天的盲盒不如……人家发帖的那个那么好的话--因为他们说是每天都变的,每天都不一样--有可能就会有点小失望。"

该餐厅没有回复RNZ的置评请求。

Michael Lee, director of the MBA in Market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奥克兰大学市场营销MBA项目主任Michael Lee。 Photo: Supplied

奥克兰大学市场营销MBA项目主任Michael Lee称,人们认为盲盒体验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当时零售商用这种方式来销售滞销商品。

在日本,零售商传统上会在新年期间出售密封的"福袋",里面装有未知商品,价格通常比正常售价低很多。

Lee说:"不过,'惊喜'的概念自人类开始互赠礼物以来就一直存在。"

他说,凡是顾客在购买时并不确切知道内容,但因期待惊喜而产生购买欲的产品,都属于盲盒的范畴。

他说,具有收藏价值的运动卡片、健达奇趣蛋(Kinder Surprise)或者燕麦盒里附带的小玩具,都是这种类型的例子。

Lee说:"其主要吸引力在于'惊喜'元素。人们喜欢惊喜,但前提是好的惊喜。"

他表示,影响盲盒成败的另一个消费者心理学因素是"期望违背理论"(expectation disconfirmation theory),即人们的期望是否得到满足。

他说,如果人们收到的东西不如预期,就会感到不满;反之,如果超出预期,就会感到高兴。

Lee认为,由于新西兰属于低工资经济体,盲盒销售可能不会形成规模,消费者更可能希望知道自己购买的具体是什么。

关于 About

A horizontally repeating motif of semi circular arcs in red to represent a bridge

RNZ Chinese is a dedicated initiative producing content for and about the diverse Chinese community in New Zealand. Radio New Zealand is an independent public service multimedia organisation that provides audiences with trusted news and current affai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NZ Charter. Contact the team by email at chinese@rnz.co.nz

RNZ中文 (RNZ Chinese) 是新西兰国家广播电台 (Radio New Zealand, RNZ) 推出的专项版块, 致力于关注新西兰多元华人社区,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内容服务。RNZ是一家独立的公共服务机构,依据RNZ章程,通过多媒体平台提供值得信赖的新闻和时事报道。欢迎联系中文团队,电子邮箱: chinese@rnz.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