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for News Categories

10 Sep 2025

习近平与特朗普:两位面临国内困境的“皇帝”正面交锋

11:02 10/9/2025

ABC首席商业记者 Ian Verrender

Chinese soldiers take part in a rehearsal hours before a military parade marking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victory over Japan and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in Beijing’s Tiananmen Square on 3 September, 2025.

2025年9月3日,中国在北京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Photo: AFP/GREG BAKER

没有什么比类似苏联时代的军事力量展示更能激发爱国热情了。

那些装备、导弹在夏末骄阳下闪闪发光,步兵队伍绵延不绝,他们机械地以鹅步(中文叫做正步)穿过广场,没有任何人性的表象。

这场景令人恍惚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对周末收看SBS频道(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及多语言广播机构)的人而言,更能隐约唤起上世纪那段动荡岁月--一个嗜食安非他命(广义上的兴奋剂)的变态狂人正开始对全球大片地区实施血腥统治。

在俄罗斯与朝鲜盟友的簇拥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某个未具名的宿敌发出了最后通牒。

抉择就在眼前,他宣告道。

"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

这场精心编排至每个细节的阅兵式,与今年六月美国军队在全美各地松松垮垮的阅兵式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一些观察人士指出,中国这场表面上为纪念二战战胜日本而举行的阅兵式,与华盛顿时隔35年首次举办的特朗普生日庆典阅兵形成鲜明对比。

他们指出,中国的军事力量展示针对的是全球受众,而美国的阅兵主要是国内政治表演。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阅兵的盛况与力量展示既是对世界的宣言,也是巧妙地转移国内政治视线的手段。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已持续五年,中国经济仍在苦苦挣扎中。失业率攀升、内需疲软的困扰下,中国经济正陷入通货紧缩的漩涡,至今未能扭转颓势。

早在美国发动威胁全球增长的贸易战之前,中国经济已显疲态。

如今,中国的通缩问题正开始蔓延至整个地区。

通缩正从内部蚕食中国经济

两周前,曾是全球最大地产商之一的恒大集团悄然在香港交易所除牌退市,被埋入历史的无名冢。

这张死亡证早在近18个月前就已签署,当时清算人着手变卖恒大资产。迄今为止,他们仅收回2.55亿美元(约合3.87亿澳元),这只占高达450亿美元欠债总额的极小部分,而债权人包括那些曾搭乘中国房地产繁荣快车的外国投资者。

恒大虽是最大的牺牲品,却也只是众多违约开发商中的一个。某种程度上,这是习近平主席的一记巨大乌龙球,是他突然抽走了正咆哮冲向泡沫区域的房地产行业身下的依托。

自2021年以来,中国房价持续下跌,现已回落至2017年水平。

这导致大批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而支付了定金的购房者既无房可住又损失惨重。对于那些保住了住房的人来说,许多人的负债额已超过房产价值,这更促使他们选择储蓄而非消费。

正当美国面临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风险--美国消费价格持续攀升,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中国消费价格却呈现倒退态势。

这并非单纯的增速放缓,而是价格正在倒退。

通缩的破坏性丝毫不亚于通胀。它抑制消费,尤其对大额非必需品的消费,并扼杀投资。为什么要买一些将来会更便宜的东西?

中国的主要问题在于产能过剩。其经济运行远低于其生产能力,迫使制造商和生产商不断降价。

过去几年,中国只需扩大出口,将商品转移至其他市场即可。但如今这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随着特朗普关税政策开始带来冲击,出口转移将付出代价,毕竟多数国家已从中国采购大量制成品。

向饱和市场增加供应只会导致价格下跌、利润率压缩和收益减少。

正如世纪之交时的情形,中国正开始向外输出低通胀。其周边贸易伙伴已感受到影响:

泰国正经历通缩,菲律宾距离通缩也不远了,就连印度的消费价格涨幅也已放缓至每年仅1.6%。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made vehicles gather at Yantai Port waiting to be loaded for export in Yantai, China, on October 23, 2024. (Photo by Costfoto/NurPhoto) (Photo by CFOTO / NurPhoto / NurPhoto via AFP)

2024年,停放在中国烟台港等待出口的中国制造汽车(资料图片)。 Photo: CFOTO / NurPhoto / AFP

一线希望?

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米歇尔·布洛克(Michele Bullock)早有预判。

早在今年2月,她就向一个国会委员会指出,美国的关税战可能迫使中国向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其他地区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口商品,这或将抑制澳大利亚消费价格涨幅。

尽管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尚未显示任何显著波动,但上周已出现一丝预兆。

目前已有四款中国品牌轿车位居澳大利亚销量前十的车型。而且中国也已超过泰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轿车来源国。

据澳大利亚汽车工业联合会统计,今年迄今已有141,858辆中国制造的轿车在澳大利亚售出。加上中国生产的特斯拉和极星品牌轿车,今年累计销量达到161,479辆,紧追日本之后。

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也正承受着压力,在东南亚地区的价格普遍承压。

不幸的是,这段令人欣喜的意外之喜背后存在隐忧。

产能过剩的中国经济正在降温,最终需要重新平衡。这可能导致对原材料的需求减少,进而引发资源价格下跌,尤其是我们最大出口商品铁矿石的价格。

工资与就业双双下滑

持续回落的不仅仅是商品价格。

整个地区的工资水平也面临压力,迫使更多人重返劳动力市场。印度、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劳动力参与率都创下历史新高,菲律宾也出现大幅增长。

中国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自2023年失业率激增后中国调整统计方法以来,不同统计口径显示该中国青年失业率在14%至19%之间浮动。

面对就业机会稀缺,部分年轻人竟不惜花钱买工作机会。这种现象较之澳大利亚企业提供实习岗位的剥削行为,可谓变本加厉。

今年四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高调宣称其招聘计划大获成功,生动印证了这场日益加剧的危机。

"我们收到了1,196,273份简历!"该集团在社交媒体上炫耀道。

"这些简历来自全国10个城市和14所顶尖高校。我们联合100多家关联机构,共招聘1,730个关键岗位。"

难怪工资增长如此疲软。

中国经济摇摇欲坠虽不能归咎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但关税很可能使中国经济问题恶化。这反过来又可能以亚洲地区对美国商品需求减少的形式反弹到美国。

无论如何,在上周五令人失望的就业数据公布后,美国如今似乎正站在自身引发的经济放缓边缘。

特朗普曾承诺开启"一个黄金时代",却反而因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元资产而导致金价飙升。与此同时,他强迫美联储降息的举措可能适得其反。

与中国不同,美国仍然面临通胀压力。但美国似乎正处于就业危机的初期阶段,这种被称为滞胀的罕见组合不仅难以解决,而且令美联储进退维谷。

关税引发的商品短缺和供应问题已推高了美国的通胀。降息只会火上浇油。而试图通过加息抑制消费价格,则将进一步拖累美国经济,导致失业率飙升。

大肆炫耀军事力量和唇枪舌剑争斗的背后,两大超级大国正各自应对内部问题,同时努力挣脱束缚彼此的纽带。

* 本文中文报道首发于ABC中文

关于 About

A horizontally repeating motif of semi circular arcs in red to represent a bridge

RNZ Chinese is a dedicated initiative producing content for and about the diverse Chinese community in New Zealand. Radio New Zealand is an independent public service multimedia organisation that provides audiences with trusted news and current affai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NZ Charter. Contact the team by email at chinese@rnz.co.nz

RNZ中文 (RNZ Chinese) 是新西兰国家广播电台 (Radio New Zealand, RNZ) 推出的专项版块, 致力于关注新西兰多元华人社区,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内容服务。RNZ是一家独立的公共服务机构,依据RNZ章程,通过多媒体平台提供值得信赖的新闻和时事报道。欢迎联系中文团队,电子邮箱: chinese@rnz.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