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for News Categories

7 Aug 2025

“名存实亡”的创业移民或将迎来改革,官方发言人称“适时发布”

16:30 7/8/2025
Lawyer Harris Gu.

移民律师Harris Gu。 Photo: Screenshot / Queen City Law

移民局正在推动采取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吸引海外企业家来新西兰,而这项政策改革似乎即将到来。

据悉,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正在为企业家签证(即熟知的 "创业移民签证")改革作最后的修订。该签证长期以来备受批准率低、申请数量减少等问题的困扰。

移民专家表示,这种用于创办或接手中小规模企业的、"模糊且不确定"的签证标准,已经让"创业移民"这个类别成为希望移民新西兰的商业人士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的方案。

与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已经进行改革的投资移民签证不同,创业移民并不要求500万至1000万的投资额;不过该签证仍然有一个投资门槛--并且申请者还需要为新西兰的潜在出口、经济增长或创新领域做出贡献。

不过,位于汉密尔顿的移民顾问Tobias Tohill认为,这些标准一直存在讨论空间,并且创业移民期间的临时签证和居民签证总费用高达2.7万纽元,再加上中介费和价格不菲的商业计划书,种种不利让这个签证类别变得不具备吸引力,成了一种已经"名存实亡"的签证。

"由于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政策,新西兰正在错失大量机会。"他说,"我们最近刚刚代理一位IT行业的企业家,他打算考虑快速通道(政策)。这是一家具有成为跨国企业潜力的公司,相当成功。他是一位真正的企业家,具备所有相关技能。"

"但问题是要证明他能成功实现这一切依然非常困难--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复杂。如果我们无法吸引这样的人,这种我们新西兰梦寐以求的人才--那我们真的需要回过头重新审视这个签证类别并进行改革了。"

移民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创业移民类别一共只审理了17份签证申请,其中只有8份获批。

创业移民:从过于宽松到过于严格的"不确定"签证

Tohill表示,企业家签证的前身是"长期商业签证",这是一个在10年前就已经取消的签证类别,但当时"总体还算成功,只是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未经证实的说法认为,有些海外家庭会集资筹款,交给其中一个家庭来申请该签证,然后通过"买生意"来取得新西兰永居权;办理成功后再将资金汇回原籍国,用于下一个家庭再次申请。

这种方式可能被循环利用两三次,然后将生意卖掉。

"这种投资除了申请者自己的家人之外,没有创造任何实质性就业。因此当时旧政策时期,新西兰出现了很多两元店、杂货店、自助洗衣房等等,这类企业对新西兰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签证目的也没有达到。"

他补充表示,后来新的创业移民政策出台后,最低投资额的要求大幅提高。

"(当时)的新政策还设定了一个非常模糊的标准,即企业必须是'高价值'的。但至于什么才算高价值并没有进一步说明,因此'高增长'成为了一个主要标准--但仍然没有给出一个量化的描述来说明它具体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有一个从意大利移民过来的好朋友,他是老政策时期过来的,当时成功经营一家企业长达数年时间。期间也创造了就业,公司也逐渐壮大到工厂规模,现在是一家准备出口的企业。他还把公司卖给了一个全黑队的退役球员,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加盟商。他曾跟我说,政府推出的这个政策就是希望外国企业家在对新西兰这个国家还没有足够深的了解的时候就投入大量资金,并且还有各种各样的限制。"

他表示,即便是资金充裕、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也难以满足某些要求,这也导致很多人望而却步。虽然按规定最低投资额为10万纽元,但如果申请人从事的是科技领域、ICT(信息通信)或其他高价值出口产业,并且企业具有高度创新能力或短期内快速增长潜力,那么移民局也可以接受较低的投资额。

不过Tohill表示,实际情况是:要获得创业移民签证所需的资金其实更高--这还不包括运营资本(资金要在一年内到位)--这完全不符合创业公司的正常发展节奏。

这种签证不仅对申请人来说是一种冒险,对移民中介这个行业来说也是一样--有些中介甚至因为代理创业移民的案子失败而被客户起诉。

"以前有个人来找我们,说他找不到任何移民顾问或者律师愿意接他的案子,因为大家现在一听说你是创业移民就跟躲瘟神一样。"他说,"如果创业项目失败了,申请人不仅是赔钱,也会失去在新西兰定居的机会;而如果他们无法获得居留权,也就不可能有机会在生意上翻盘。所以这是个风险极高的签证。"

Education Minister Erica Stanford speaks after a visit to Rangitoto College, Auckland, 5 August 2025.

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 Photo: RNZ / Calvin Samuel

移民部长:政府已经有改革计划

一些移民顾问表示,改革创业移民政策或许能帮助到那些希望出售公司或者希望退休、但没有继承人接班的本地企业家。此前的创业移民项目涵盖从医疗机构、肉类加工厂到互联网公司等各行各业。

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参考澳大利亚模式,推出一种临时的居留方案,让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同时能安顿下来,而后续签证是否获批则取决于企业在5年内能否持续盈利。其他的方案还包括放宽特定资金标准和商业计划书的目标等。

Stanford在最近一次律师协会会议上表示,企业家签证的相关改革可能很快会出台。

一位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对RNZ表示:"政府致力于一个更明智、更灵活和更有针对性的移民解决方案来促进经济增长。与企业家签证有关的进一步公告将在择机适时发布。"

商业、创新及就业部(Ministry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Employment)边境与移民资金政策主管Stacey O'Dowd表示,今年截至目前,申请企业家类别工签的申请者一共有36份,在已经进行审理的17份申请中,4份主动撤回,5份被拒签,8份获批。

"企业家类别签证申请量低、拒签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申请人提出的企划是小规模或者低价值的企业,这与该签证旨在吸引高增长、创新性企业的初衷不符,因此导致了高拒签率;而申请量较少可能与该签证类别本身的复杂性有关。"

奥克兰移民律师Harris Gu认为,模糊的标准和高企的拒签率正在让真正的企业家止步不前,并让该类别签证"模糊不清且令人困惑"。

他表示,尽管企业家签证的初衷是好的,但疫情之前90%的拒签率虽然现在有所改善,却依然不够理想。创业移民最终能拿到居民签证的概率也不确定,因为一旦其项目企业没有达成某项具体要求或者出现轻微违规,整个公司就被"否了"。

移民顾问Paul Janssen认为,移民局的政策摇摆太大,从原本过于宽松到现在又极端严格,进而出现了"惊人的"拒签率并吓退了其他申请人。

"对于那些把钱投进来的申请人来说,(签证)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无论创业项目成功与否。我认为移民局过去试图做的,当然还有现在的政策,是他们试图尽可能地完善,以尽量减少申请人的风险--这在某些方面是好的。"

但实际情况中,一些企业或许没有严格按照商业计划书里的方案发展,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们可能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取得了成功。因此我们不应仅仅评估他们是否按照原计划执行,而是应该支持那些具备企业家技能、精神和资本的人。并且只要他们尽力了,即使方向稍有偏差,但企业依然成功、仍然对新西兰有利--这才是我们真正希望吸引的人。"

他也同意,以前的长期商业签证过于宽松。"你只需投入1万纽元,提出经营咖啡车的计划,可能就能获批。问题是,这类企业并没有创造出我们希望引进的企业类型,也没有吸引到我们想鼓励的企业家。现在我们偏得太远了,我认为我们需要回到正途上来。"

您对我们的翻译满意吗? 如果您有任何建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se@rnz.co.nz 。谢谢!

关于 About

A horizontally repeating motif of semi circular arcs in red to represent a bridge

RNZ Chinese is a dedicated initiative producing content for and about the diverse Chinese community in New Zealand. Radio New Zealand is an independent public service multimedia organisation that provides audiences with trusted news and current affai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NZ Charter. Contact the team by email at chinese@rnz.co.nz

RNZ中文 (RNZ Chinese) 是新西兰国家广播电台 (Radio New Zealand, RNZ) 推出的专项版块, 致力于关注新西兰多元华人社区,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内容服务。RNZ是一家独立的公共服务机构,依据RNZ章程,通过多媒体平台提供值得信赖的新闻和时事报道。欢迎联系中文团队,电子邮箱: chinese@rnz.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