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 Lye在中国接受CAR-T细胞疗法期间与当地医护人员合影。 Photo: SUPPLIED
由于在新西兰接受传统干细胞疗法的等待时间过长,一位退休高级警官也加入了前往海外治病的行列。
2025年5月,Stu Lye前往中国接受CAR-T细胞疗法治疗。这种疗法通过采集患者本人的"T细胞"(一种免疫淋巴细胞),对其进行基因改造后攻击癌细胞,然后再将其输回患者体内。
他对RNZ的Checkpoint节目表示,除自己以外,还有另外4名新西兰患者在中国接受了这种疗法。
"有两个人刚刚完成治疗正准备返回新西兰,他们取得了和我差不多的治疗效果,症状得到完全缓解。还有两个人仍然在治疗过程中。"
卫生部长Simeon Brown上周承认,新西兰三家骨髓移植中心的传统干细胞疗法(即骨髓移植)都存在排期过久的问题,导致一些患者被拖入姑息治疗阶段。
"我本人对这个问题非常担忧,我也理解这对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有多大压力。"
Brown表示,新西兰卫生局额外投入了600万纽元的经费来提高接诊能力,并且他希望卫生局能够"采取迅速行动"。
Lye曾是一名获得过"警察年度人物"荣誉的老警察,他在2018年被确诊为患有高风险的"多发性骨髓瘤",并在新西兰接受了三次干细胞治疗。之后他动用了自己 KiwiSaver账户中的资金来支付当时还没列入药管局报销范围的药物。
而今年病情再次复发后,他唯一的治疗选择就是当下最前沿的 CAR-T细胞疗法。
"(在)澳大利亚或者美国(接受这种疗法),你得准备差不多100万;但在中国15万就能搞定,所以我倾向选择(中国)。但其实这15万对我们来说也很困难,所以我们不得不筹款。"
与其他一些新西兰血癌患者需要自筹医疗费出国治病的情况类似,他的经历也凸显了国家党关于癌症治疗的承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国家党在大选期间承诺政府不会忽视癌症患者,当时Christopher Luxon曾表示:"我们希望新西兰人在国内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让患者有更高的概率战胜癌症并回归正常生活。"
然而,即便是传统的骨髓移植疗法,新西兰的患者也面临着超长的等待排期,这意味着拖得越久、治愈希望越渺茫,而一些先进的疗法在新西兰甚至都没有。
Lye此行是在上海的仁济医院接受治疗的,在出发之前,他就提前跟一位血液科教授进行了沟通。
"他对我说,等你复发了就再回来。"Lye对RNZ说,"10天后,我的人就已经躺在了仁济医院的病床上。整个过程历经7个星期,其中有5周是在住院,感觉很好,我接受了双重CAR-T疗法,现在已经完全缓解回到新西兰休养准备返回工作岗位了。"
Lye呼吁新西兰应与其他国家合作。
"我认为新西兰无法跟上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他们在投资和研究方面的水平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觉得我们必须与中国这样的国家合作,这样我们才能使用他们的技术,而不必自己去掌握这些技术。这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您对我们的翻译满意吗? 如果您有任何建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se@rnz.co.nz 。谢谢!